当前位置: 党建工会 > 党政新闻

征文:《世界上最伟大的50种思维方法》读后感

每一种好的思维,都是人生历程中的一盏明灯,照亮生命,指引方向。

美国著名地质学家华莱士,在总结其一生成败经验的著名著作《找油的哲学》中写到:“找油的地方就在人的大脑中。”他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:人的大脑蕴藏着丰富的宝藏,而思维方式,是其中最珍贵的资源。

思路要是不对,再有智慧也是徒劳,这时候脑筋转的越快,往往也死得越快,而好的思维,会使人生路途充满亮光,每一种好思维方式,都是生命历程上的一盏明灯,导引你正确地走向成功的彼岸。

人在一生中通过观察、学习、实践、思考、汇总等方式在不断的积累自己知识以外,也在训练和开拓自己的思维方式和方法。对一个问题、一个事件常人通常能观察和和分析出的答案和结果就可能是好几种,但最简单,最有效的处理方法就与他的思维方式有直接的关系。在本书中通过讲故事、案例分析等方式对经典思维,有效思维,实用思维等三大类50种思维方式进行了描述和解释。其中的每一种思维方式都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。

对我印象较深的经典思维方式是加法思维。

日本的普拉斯公司,是一家专营文教用品的小企业,一直生意清淡。1984年,公司里一位叫玉村浩美的新职员发现,顾客来店里购买文具,总是一直要买三四种;而在小学生的书包内,也总是散乱地放着钢笔、铅笔、小刀、橡皮等等用品。玉村浩美于是想到,既然如此,为什么不把各种文具组合起来一起出售呢?她把这项创意告诉公司老板。于是,普拉斯公司精心设计了一只盒子,把五六种常用的文具摆进去。结果这种“组合式文具”大受欢迎,不但小学生喜欢,连机关和企业办公人员以及工程技术人员也纷纷前来购买。尽管这套组合文具价格,比原先单件文具的价格总和高出一倍以上,但是依然十分畅销,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赢利。

加法思维有着神奇的效果,就像画龙点睛的故事当中,那个点睛的神奇一笔,虽然就加那么一小点,而原有的价值就一下子猛增起来,这种1+1的结果,远远大于2。掌握这一创新思维的关键是,必须突破平面思维的定势,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答案。运用立体思维进行创新,关键是要善于突破点、线、面的框框限制,从垂直、侧向等多方面地拓展思维空间,让思维的事业更加开放。

在科研工作的精髓就是克服困难、最大限度的创新。底线思维会帮助我们科技工作者争取最大的成功。设定最低的目标,做最大的努力,争取最大的期望值,这就是底线思维。

拳王霍利菲尔德与泰森的第一次比赛,赛前所有的媒体一致认为泰森将赢,而且是击倒性获胜,赌博公司开出了47:1的泰森胜。此刻的霍利菲尔德内心非常平静,他既不盲目乐观,也不莫名恐惧,而是对自己进行了准确的定位,并且设立了最后的底线:一定要坚持到四个回合以上。因为此前泰森连赢的数场大赛均未超过4回合。由于有了这一底线,霍利菲尔德的战略设定就很到位,前两个回合严防死守,由于躲过了泰森疾风骤雨的砍杀,最危险时期已经过去,霍利菲尔德信心开始提成,相反,泰森开始急躁,因为70%的大赛泰森都是第一回合解决问题。等第四回合结束铃声响起的时候,对霍利菲尔德来说,最低的目标已经实现,往后每打一个回合,就等于额外赚一回合,于是信心大增,越战越勇,一直打到第十回合,此时对于霍利菲尔德而言简直可以算是胜利了,因为根据多数媒体而言,霍利菲尔德绝对不可能挨过第九回合。最糟糕的是泰森,他绝没有想到会打持久战,身心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,特别是在观众排山倒海的起哄中,几乎要崩溃了。在天时、地利、人和大逆转的情况下,霍利菲尔德恰好在第十回合的最后几十秒抓住机会重创了泰森,此刻的泰森已如风中之叶,飘忽欲坠。霍利菲尔德终于在第十一回合推翻了泰森王国。可见,在某些特定的艰难时刻,能够理性的对待可能的不利局面将是明智的。

我自己也常常有一种对待事物最低谷的思维方式,坚持再坚持,忍耐再忍耐,读过这本书后,我想其实这样的思维理论有了一个更好的解释“底线思维”,这种思维的原则是:当一件事情已经坏到底的时候,只会有两种可能:第一,不可能更坏了;第二,物极必反。设定最低目标,争取最大的期望值,这就是底线思维预期。“只有更好,没有更糟”。于是恐惧不复存在,光明就在黑暗的尽头出现了......

这本书中介绍的50种思维方式还是值得一读的,很多时候我们未能成事的关键不是设计的问题,也不是选题的问题,大都是出在思维方式上。司马光为了救人,把缸砸碎,这就是很值得借鉴的思维方式。很多思维方式都是我们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见到,并经历的。只是忽略了,如:逆向思维、收敛思维、减法思维、分解思维……

《世界上最伟大的50种思维方法》是启发科技工作者开拓思维的好书,只要在平时的工作生活中细细体会,遇到关键的问题和困难的时候,改变一种思维方法,就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,所以,读完本书后,我得出这样的心得:1、好的思维方法,让我们绝处逢生、曲径通幽,让我们灵光闪现、豁然开朗,让我们开启智慧、达观人生。2、做不成一件事,往往不是因为我们能力不够,而是我们没有用心去积极思考,没有找到一种好的思维方法! 愿我和我的同事们共勉!

作者:刘嘉